找到相关内容210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成彼等所解“生灭灭已,寂灭”之涅槃相,是行空。如此依於补特伽罗无我,有所执著而成空见,於当来身起断灭增上慢,终必堕入灰身灭智无余涅槃之深渊。因所观不正,仅见所取补特伽罗之无(大乘亦无此),而於能取之诸行有所障蔽。不知毕竟逮离言说自性之空性,竞执佛言诸行无常实性,进而执生灭灭已寂灭究竟。致有住於补特伽罗无我(有情空)及住於涅槃(行空)之失。是即慢,亦倒见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浅谈师生关系──研习《菩提道次第广论·依止善知识章》有感

    求“生灭灭已,寂灭”半偈而舍身之难行。除此之外,还要去除听法时的三种过失,应作如理的六种思维。   离三种过失是:(1)若器倒覆:如《广论》云:“虽住说法之场,然不属耳。”又云:“天虽于彼降以...,证涅槃,因而发悲愍心而说。那作为法师,首先应向佛陀学习他这种悲愍心。现今处于末法时代,佛教更为时代所需要,故而法师要有“不忍众生苦,不忍圣教衰”的精神,去众生说法,决不可为名闻利养而当法师。然而...

    妙音

    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15612684.html
  • 走在尘世的两极 ——《空山灵雨》的佛教精神与人间情怀

    要回去止住他的悲啼。”思念夫君如此,眷恋尘世如此,“极乐世界”无异于愁苦孤寂的冷宫。亡妇的思念,正是作者的思念,亡妇留恋人世的凄切哭声,正是作者热爱有情世间的心声。  跳出“生本不”、寂灭的阴影,...延伸和发展。  许地山一面走在弃绝生命,向往极乐的孤峰尖上,一面却在红尘俗世的“花香雾气”中沉迷不起,《空》的另一部分作品表现出与“生本不”绝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:爱的境界。  这种爱突出地表现夫妻情...

    王卫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5640787.html
  • 走在尘世的两极——《空山灵雨》的佛教精神与人间情怀

    要回去止住他的悲啼。”思念夫君如此,眷恋尘世如此,“极乐世界”无异于愁苦孤寂的冷宫。亡妇的思念,正是作者的思念,亡妇留恋人世的凄切哭声,正是作者热爱有情世间的心声。  跳出“生本不”、寂灭的阴影,...延伸和发展。  许地山一面走在弃绝生命,向往极乐的孤峰尖上,一面却在红尘俗世的“花香雾气”中沉迷不起,《空》的另一部分作品表现出与“生本不”绝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:爱的境界。  这种爱突出地表现夫妻情...

    王卫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0240791.html
  • 善知识十相及弟子相

    不慎。   三、求法义:谓学佛者,具备正住、具慧二个条件,还需要有求法的意乐。也就是说,要有诸佛菩萨法忘躯的求法精神。如《大般涅盘经·圣行品》中所述世尊因地求“生灭灭已,寂灭”半偈而舍身之难行...得了阿罗汉果。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说法者不仅要具足智慧,还得具足善巧方便。   九、具悲愍:佛陀说法,是因为看到许多众生在生死中轮回,苦不堪言,使众生脱离苦海,证涅盘,因而发悲愍心而说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842349.html
  • 浅谈师生关系──研习《菩提道次第广论·依止善知识章》有感

    生灭灭已,寂灭”半偈而舍身之难行。除此之外,还要去除听法时的三种过失,应作如理的六种思维。   离三种过失是:(1)若器倒覆:如《广论》云:“虽住说法之场,然不属耳。”又云:“天虽于彼降以雨泽,然...涅槃,因而发悲愍心而说。那作为法师,首先应向佛陀学习他这种悲愍心。现今处于末法时代,佛教更为时代所需要,故而法师要有“不忍众生苦,不忍圣教衰”的精神,去众生说法,决不可为名闻利养而当法师。然而现实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4643357.html
  • 惠能与禅丹——以《上阳子金丹大要》

    之道也”[4](P.66下)。陈致虚对此解释曰:“帝释谓释迦曰:‘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生灭灭已,寂灭。’此即交通成和之义也。释迦修之而佛也”[12](P.54下)。老子观妙之道和交通成和之义,...惠能与禅丹——以《上阳子金丹大要》据  朱越利  [成都]西南民族大学学报,2005年第12期  292-295页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朱越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048885.html
  • 禅学研究进一言

    幻生,幻化之中无罪福。,”⑥以上六佛传法褐皆直指身心实相事理。下载释迎牟尼佛临终所说无常褐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。”⑦亦说身心事。洪修平先生在谈到禅宗六祖惠能的思想时指出:“我们...禅学研究进一言  李国红  由佛教而有禅宗,由禅宗而有近世禅学,由禅宗到禅学虽是一字之差,其中义趣却耐人寻味,本文拟首先探讨禅宗的立宗根基、宗义和修证目标,其次反思现在的禅学研究,最后提出我对禅学...

    李国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951300.html
  •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

    经论。修寂灭行,不外道破坏受持,常我净,求索大乘。雪山坐禅,经□重岁,亦不闻如来出世,大乘经名。我修如是苦行时,帝释诸天,必生惊怖,集会说肾:"雪山大士,惟求菩提,世人当来世中,作善逝者,除灭。无量...愿我说,今得具足。"罗刹即说:"生灭灭已,寂灭。"  此故事见于《大般涅般经》卷十四。图中雪山大士头朝下,足向上,双手合十倒立,悬于山腰。山下帝释跪地,张臂欲接大士。其后站着罗刹,青面赤发。面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154925.html
  • 怎样看生命的界限

    有生有灭,有生有死。但对三世(前世、现世、未来世)而言,则“生灭灭已,寂灭”。即:“诸法无我,涅磐寂静”。就是要用无常无我的观点,发心修道,断苦恼因,勤休戒、定、慧,息灭贪、嗔、痴,到了功行圆满,就...“克隆人”的解读中,依据哲学之“我”逻辑意义的理性规定,提出了“克隆转忆人”的概念,并在“我之克隆可以是我”的论证中传统的“永生不死”的问题注入了知识论的逻辑,在现代科学知识概念系统中,“永生不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1870399.html